塑料熱板焊接 VS 紅外焊接
發布時間:2021-03-19
熱板焊接和紅外焊接屬于塑料焊接的兩種不同工藝。在熱板焊接中,加熱板與零件接觸;而在紅外焊接中,紅外熱源則不與零件接觸。
兩種塑料焊接技術最近都獲得了巨大的發展,并且越來越受歡迎。通過伺服驅動,對模具位置、速度、力和加速度實現了精確控制,同時加強了過程控制和數據采集功能。此外,設備型號多樣化,為工程師提供更多的選擇。
紅外焊接采用非接觸加熱方式,解決了熱板焊接的一項重大挑戰,即避免塑料或者玻纖粘附到加熱板表面。當然,兩種焊接工藝有各自的優缺點。
兩種工藝通常用于需要高強度或者高密封性的產品,適合焊接大型、具有復雜幾何形狀的零件,尤其是腔體產品,例如水箱等。
對于塑料焊接,有三種加熱方式:傳導、對流和輻射。熱板焊接主要是熱傳導方式,而紅外焊接主要是熱輻射方式。
熱板焊接過程包含三個關鍵步驟:(1)熔化階段;(2)打開階段:(3)密封階段。
操作順序如下:
操作員(或自動化機械)將要焊接的上下零件分別裝入上下模具。
焊接循環開始,加熱板移動到上下模具之間,然后上下模具移動靠近加熱板,此時上下零件的焊接筋與加熱板接觸,塑料開始熔化。(熔化階段)
達到熔化結束條件后,上下模具退回,加熱板縮回。(打開階段)
上下模具壓緊,此時上下零件焊接筋相互接觸和擠壓,以實現焊接。(密封階段)
當塑料冷卻凝固后,上下模具打開,取出焊接完成的組件。
紅外焊接與熱板焊接過程基本一致,差異在于熔化階段,紅外熱源與零件無接觸。
熱板加熱理論
采用熱傳導方式對焊接筋進行加熱。熱量從加熱板出來,通過接觸直接傳導到焊接筋。從零件表面開始,并逐漸傳導到焊接筋更深的位置。
在熔化階段,要優化加熱時間,產生足夠的熱量,獲得最佳的材料軟化深度。在密封階段,要優化塌陷距離和壓力,以獲得最佳的焊接強度和密封性能。
該塌陷深度稱為熱影響區(HAZ),實際上可以在高倍放大鏡下測量。如果熱影響區太小,則意味著焊縫處擠出了過多的熔融材料,上下零件的冷態區域進行了連接,會導致焊接強度弱和密封性能差。如果熱影響區太大,則在密封階段施加的壓力可能不足,導致焊接強度不足。
紅外加熱理論
采用紅外熱輻射對焊接筋進行加熱。紅外熱源發出的能量光波,在焊接筋表面被吸收。表面吸收的熱量通過熱傳導進入焊接筋更深的位置。
紅外焊接過程中一個重要參數是加熱速率。熱塑性材料在加熱時熔化并流動。如果加熱太快,材料則會降解,發生燃燒或炭化的危險。許多塑料紅外焊接時,塑料表面吸收紅外熱量迅速,但是內部熱量傳導卻較慢,容易導致塑料表面過熱降解。紅外焊接與熱板焊接一樣,必須保證焊接筋有足夠的材料軟化深度,才能獲得可靠的焊接性能。
材料吸收紅外輻射的速率與三個特性有關:吸收率,透射率和反射率。這些特性受材料類型、顏色,填料和其它因素的影響。另外,紅外燈管輻射的能力(波長和功率),也影響熱輻射傳遞的效率和加熱速率。
紅外光波到達塑料表面的能量密度也會影響加熱速率。該能量密度與兩個因素有關:(1) 紅外熱源與加熱表面的距離;(2) 紅外能量聚焦方式。
簡而言之,有許多因素影響塑料吸收紅外的速度,關鍵是控制該速度避免材料過熱降解。
例如,具有高玻纖含量的黑色不透明材料,表面吸收紅外速度很快,但是材料內熱傳導速度不快,因此容易導致外表面過熱。白色不含玻纖的材料,材料內熱傳導速度大于表面紅外吸收速度,因此無表面過熱風險。不過,其整個焊接時間會更長。
熱板焊接和紅外焊接之間另一個區別,是在加熱階段焊筋是否有塌陷位移。
在熱板焊接的熔化階段,因為上下零件的焊筋與加熱板之間接觸,所以上下模具和熱板壓緊時,焊筋有一定的塌陷位移。這個位移對焊接是一件好事:對上下焊筋表面進行精確整形,促使上下件焊筋更接近設計形狀且相互匹配。避免零件變形對焊接均勻性的影響。
因為上下焊筋表面彼此均勻貼合,所以在密封階段施加焊接壓力時,整圈焊筋上壓力分布均勻。均布的焊接壓力對產生高強度、高密封性的焊縫至關重要。